找到相关内容10652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

      《三自性中的染净因果观》  作者:圆礼  一、序  二、学佛必发出离心菩提心  三、学佛必学解行证因果法则  四、从唯识契入具殊胜利益  五、总大乘境八识与三性  六、大乘行及大乘果略述  七、后记  一、序  本文试以唯识三自性为理入基础,分析抉择佛法染净因果观,以及探讨如何将此做为指导日常修学实践的行为准则。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:学佛必发出离心菩提心及具正知见,而后入佛陀教证二法;学佛必...

    圆礼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14355979.html
  • 自性trisvabhava的语义分析

      三自性trisvabhava的语义分析   zf摘自《解深密经导读》 作者赵国森,台北市全佛文化出版社,1998年   1、 梵文的语义  (1) 三自性trisvabhava一词的语义  “自性” svabhava是存在的性质或实体的意思,这里指存在的性质。Trisvabhava是指三种存在的性质,即parikalpita-svabhava分别性、paratantra-svabhava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95457275.html
  • 以戒为师,依止自性

      以戒为师,依止自性   戒有戒体戒相二种,相属威仪,何可废也。然无体则近于伪矣,戒体属心,然心虽无相,尚有一无相在,仍属有相,必至净空无我,无能作,无所作,无能戒,无所戒,斯真具足大戒。然劣慧者不知也,愚人或误为打破戒律,奔走呼号者有之。又或误为禅宗主自在放任,原不必持戒,因而纵荡者亦有之。一个要打倒,一个要维持,其实都不曾明白戒义,以至如此。夫戒也者,有戒心也,以法范之,故名曰律,众生颠倒...

    王骧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4356014.html
  • 中观无自性之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Item/26671.aspx
  • 汉译三自性论中关于三自性分类的探讨

      汉译三自性论中关于三自性分类的探讨  赵国森  (一)前言  世亲的三自性论是一部以三自性为专题的论典,在我国古代从没有汉译;在西藏大藏经中则保存了两个译本,直至一九二八年烈维氏(Sylvain...自性的分类问题。  二二问题的提出  首先,把刘孝兰、韩镜清、杨白衣及金克木等四个译本的第六至九颂的译文列出,然后分析问题的所在。  刘译  “由因果性故,许心有二种:  谓阿赖耶识 及与七种转。 ...

    赵国森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71364799.html
  • 黄念祖答:回向西方也是回向我们自性?西方也是我们的自性

    问: 回向西方也是回向我们自性?西方也是我们的自性? 黄念祖答: 对。所以唯心净土、自性弥陀。唯心净土自性弥陀,不妨老老实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,有世界名为极乐,其中有佛号阿弥陀,这才事理都圆融。如果你觉得既然是自性,就用不著回向了,这就也没什么叫生了,也没什么叫去了,都没有了,这都偏在一边。虽然如此,我还是回向,生到十万亿佛土那个极乐世界,亲近那个阿弥陀佛。再一说呢,那就是我的

    黄念祖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7132281276.html
  • 静波法师答:为什么贪嗔痴能掩盖自性自性却不能掩盖贪嗔痴?

    为什么贪嗔痴能掩盖自性自性却不能掩盖贪嗔痴? 静波法师开示:那当然了,因为贪嗔痴,它阻碍了我们,因为你贪心,你嗔恨心,你愚痴,所以你就很难发现事物的真相,而你就一直停留在假相上,红的绿的蓝的,停留在这上面,你一旦把眼镜摘下来,你发现没有这样的颜色,于是你会觉得它原来会掩盖自性的,因为自性是空,自性是假的,空的。那么,自性却不能掩盖贪嗔痴,为什么?因为自性是空的,对吧,它没有办法,它对...

    静波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8/09432988108.html
  • 略论《六祖坛经》之自性与自心

    略论《六祖坛经》之自性与自心   真通  作者真通,江西佛学院预科班学僧  一、序言  中国的禅来源于印度,禅译为静虑,也译作弃恶、思维修、功德丛林,是一种修学方式(1)。中国禅发展至六祖慧能...有,空有相摄为理论基础,以即心即佛,自在解脱脱我解脱论,以识心见性,顿悟成佛为修行观。所以《坛经》都以自性、自心来明心见性、顿悟成佛。   二、自性与自心   六祖慧能大师在《坛经》中提出关于自性...

    真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149701.html
  • 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

    这是法相宗学说体系中的一个中心思想。“三自性”是通过对其认为是错误认识的列举和分析,得出否定外界的客观实在性,肯定识体实在的“唯识无境”结论,引导人们从世俗认识转变到(五台山)佛教的真理认识。这里的“自性”,指不从缘生而独立永恒存在的实体。“三自性”具体是:  第一,“遍计所执自性”,又称“遍计所执性”。由于普遍观察思量(遍计),产生虚妄分别,认为有“实我”、“实法”等差别认识(所执)。这是指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23057428.html
  • 自性”与“我”之定义

    的空有无碍,是诸法的真相,但却是圣者自觉的境界;在我们,只能作为崇高的理想,作为前进的目标!可以意解他,却不能因观想圆融得解脱。在自性见毫厘许未破的凡夫,先应该侧重透彻一切空,打破这凡圣一关再说。”(第一九页)  从以上印顺导师的教说,可以领会到“胜解空性”、“破自性见”,是佛法修学上的重要核心了。但什么是“自性”?怎样才是“胜解空性”?依《中观今论》〈引言〉中的解说:“一切都是关系的存在,是依缘...

    庄春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10254306.html